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实施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助推地方经济发展

实施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助推地方经济发展

关键词:实施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蛟河市文化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jiaohe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9113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蛟河市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,因地制宜,突出特色,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,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大院的平台作用,变“送文化”为“种文化”,变“三下乡”为“常下乡”,使农村文化大院成为广大农民“求知、求富、求乐”的精神家园,助推地方经济发展,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。自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实施以来,在全市16个乡镇街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0个,投入各类书籍10万册,各类体育器材、健身路径200套、建篮球场30个,开展以农业实用技能培训为主的各项文化活动410余场次,涌现一村一品专业村19个,“零案平安”村屯27个。农村文化大院建设,走在吉林地区前列。

一、农村文化建设现状

一是我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,功能萎缩,现有文化资源和文化场所难以得到有效利用,一些文化阵地基本处于撂荒状态。农村文化活动投入不足,群众活动难以得到应有的普及。乡镇一级的专门文化阵地如电影院、俱乐部基本处于空白。256个村中有40个村没有文化室。这种现状,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文化活动的普及和开展。农村文化大院作为村级最基层的文化阵地,是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承接文化、生长文化、传播文化、经营文化的重要载体。实施农村文化大院建设,对切实改善我市农村文化基础薄弱的现状,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二是由于我市农村文化基础比较薄弱,农民文化教育活动缺乏从内容到手段上的创新,形式单一,一些农民思想文化道德素质不高。同时,我市农村仍有一批法轮功分子在社会上活动,各宗教的教堂也已有71个,信徒数千人。更有个别闲散的“大仙”等,四处传播封建迷信思想,进行封建迷信活动,严重扰乱社会正常秩序。

三是我市农业人口文化素质比较低下。我市有农业人口28万人,农业总产值30.1亿元,农民人均收入4406元。全市农村实用人才9928人,仅占农村总人口的3.53%。从学历上看,大专以上人才386人,占人才总数的3.8%;中专(高中)1654人,占人才总数的16.66%;初中及以下7699人,占人才总数的77.55%。从农民技术职称上看,有技术职称的635人,且绝大多数是农民技术员职称,占人才总数的6.39%。从年龄上看,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偏大,35周岁以下的2589人,占人才总数的26.07%。这种状况,远远适应不了富民强市目标的要求。

二、强化措施,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

一是把握主动脉,制定总体规划。蛟河市把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列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,按照“总体规划、统一标准、分步实施、整体升位”的思路,坚持“因地制宜、各具特色、突出重点、全面提高”的原则,遵循“典型带动、行政推动、政策驱动、城乡联动”的运作方式,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。成立了以组织、宣传、政法、文化、农业等16个部门为成员的农村文化大院建设领导小组,把此项工作列入市、乡、村三级领导干部责任制目标考核,做到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同步运行。

二是锁定突破口,建立工作机制。加大农村文化建设投入,在人、财、物上做到统筹安排,齐抓共管,城乡联动。采取部门扶持一块、乡镇政府投一块、村里补一块、农民义务工出一块的办法,多渠道筹集资金。建立共享机制,将文化大院建设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、电影数字化放映、党员远程教育等项工程有机结合起来,同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,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。建立考核奖惩机制,各成员单位分工负责,组织检查、评比,对工作效果明显的乡镇街,在各类文化资源的配备上予以优先落实,表彰先进,激励后进。

三是找准切入点,实行分类指导。按照突出硬件、规范软件、强化配套、开展活动的总体要求,对于基础条件好的村,鼓励按照“一个农家书屋、一个综合文化室、一个文体广场、一支文体活动队伍”的标准进行建设;对于条件一般的村,提前一年采取对口支援、联合共建、捐赠赞助等形式,积极引导社会各界投资建设,尽全力保证基础设施完备,达到开展活动的要求。

四是优选示范村,坚持典型带动。各乡镇以政府所在地和公路沿线的村屯为重点,先选择村班子凝聚力强、经济基础好、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屯搞建设,抓点带面,整体推进。文化部门定期深入镇村督促指导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,并总结先进文化大院建设的典型经验,在全市范围内推广。

五是依托文化平台,培育新型农民。充分发挥劳动、农业、科技、文化等部门和乡镇基层站所功能,紧紧围绕村屯农村文化大院,采取专家讲座、科技下乡和文化大集等多种形式,深入乡镇村屯,送知识、送服务、送信息,并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实用技术、职业技能、劳动力转移等项目培训,努力培育“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经营”的新型农民,促进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。通过采取以上措施,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。

三、对农村文化大院建设的思考

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,是文化惠民的一项重要内容。如何使这一新生事物在广大农民群众中生根、开花、结果,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。

一是加强农村文化大院建设,必须领导重视,明确任务。要把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列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,制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,合力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建设。明确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任务,实施“四个一”建设,即:建设一个农家书屋、一个综合文化室、一个文体广场、一支文体活动队伍。逐步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,农村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,打造一批具有蛟河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品牌。

二是突出重点,坚持标准。实践中,我们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,抓点带面,整体推进,力求抓一个成一个。在具体建设中严把标准关。一要突出硬件。农家书屋和文化室可以是一体的,要有符合标准的固定场所。文体广场必需是钢筋混凝土结构,绿化、美化、亮化也要同步建设。二要规范软件。包括健全各项管理制度,各种簿册、记录、标准、机构健全完善。三要强化配套。软硬件健全之后,各项配套设施包括音响、台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、乐器、棋类、健身器械、桌椅、教具等要健全完善。满足农民群众开展各类活动的需要。四要开展活动。在农闲季节和重大节日纪念日,能够集中进行各类文艺演出和表演。

三是调动群众积极性。要通过政策扶持等有效措施,激发广大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,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文化大院建设中的主体作用。鼓励热心文化事业的农民自筹资金、自己组织、自负盈亏、自我管理兴办文化艺术团体,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“多元共建”农村文化大院。市文化馆、乡镇文化站要充分发挥组织、指导功能,辅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,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大院建设水平。

四是搞好结合。在工作中,要求乡镇要将文化大院建设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、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等有机结合起来,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、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,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,共建共享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